Login

400-123-6666admin@gdmas.cn

  1. 华体会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华体会体育城乡携手好学校就在家门口——我市推进融合型教联体建设纪实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1-25 23:14:44 点击数:

  华体会体育城乡携手好学校就在家门口——我市推进融合型教联体建设纪实2023年秋季开学,原计划将孩子送到黄梅城区就读的王翠娥,果断将孩子送进了附近的黄梅县实验中学苦竹校区。

  王翠娥是黄梅县苦竹乡柳塘村村民。曾经,看到身边不少村民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她也动过进城择校的念头,但最终还是选择就近入校。

  2023年,我市突破地域限制,打破教育体制,重建教育机制,将优质学校与乡镇学校、薄弱学校重新组合,1081所城乡学校变成167个融合型教联体,通过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2023年秋季,原团风县杜皮乡中心学校校长周志红告别“校长”身份,成为杜皮中学一名数学教师华体会体育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22年,湖北省启动教联体改革,要求到2025年底,全省80%学校纳入教联体。

  大员上阵,把关定向。市委李军杰亲自部署,大力推进,全市教联体改革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态势;市委、市长刘洁多次就改革方案,作出批示要求。副市长潘国林全程跟踪、督办教联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市教科院成立10个调研组,先后到近100所学校调研,听取意见,指导教联体建设。

  先行先试,整体推进。我市在全省率先整县推进融合型教联体建设,选取167所优质学校作为核心校,按照城带乡、强带弱、大带小、远近配的原则和“1(核心校)+N(分校区)”模式,分学段将全市1081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重组为167个融合型教联体。仅半年时间,平稳地将全市公办初中、小学和幼儿园100%纳入教联体建设。

  教联体组建后,我市彻底打破了原来的教育体制,128个乡镇中心学校全部撤销,994名管理人员回归教学一线。县域教育体制也从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乡镇学校的3级管理体制,变为教育局——教联体学校2级扁平化管理。各教联体将城区优质学校与乡镇学校、薄弱学校直接组合在一起。同一教联体,既有城区学校,也有乡镇学校;既有来自同一乡镇的学校,又有不同乡镇的学校。

  为协助教联体做好与乡镇的沟通衔接,各地配设责任督学华体会体育。同时,县级教育局充分放权,把教联体建设的组织权、管理权、人事权、财权等,全部交给核心学校,由教联体核心校统筹分配,彻底打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壁垒藩篱,资源在教联体内实现自由流通。

  我市从顶层设计上制定出“七个一体化”管理和“17个统一”质量标准输出,将核心校与成员校在一起。

  在教育管理上,各教联体学校实行“七个一体化”,即行政管理一体化、编制统筹一体化、经费使用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文化建设一体化。

  在教育教学上,各教联体统一课程设置、学进度、师安排、统一课堂要求、统一作息时间、统一集体备课、统一作业设置等“17个统一”。

  浠水县第四实验小学成立教联体后,城乡6个校区实行同一套管理制度、同一张课表、同样教学计划、同样作息时间、同样财务程序……分布在城乡的6所学校实现了同标同轨。

  要使教联体一校多区真正实现同频共振,除“七个一体化”和“17个统一”宏观制度赋能外,还需微观“改版”教联体内部管理模式。

  各教联体建立集体决策、校区执行、分线检查的闭环机制。由教联体副校长任各校区执行校长,精减中层干部,核心校区不设中层副职;在人、财、物、事上,形成制度文本,以制度治校。同时,建立学科委员会、年级委员会等6大委员会,形成纵横管理网络,解决人、事“两张皮”问题。

  让老师们感触最深的是,教联体内教师实现共用共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学校人”变“教联体人”,教师可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多校区集体备课、集体教学教研成为常态。在教学、德育、安全、考试等各种活动中,城乡学校一体化谋划,同步推进,齐头并进。

  英山县温泉镇坡儿垴小学是一所城郊农村小学。教联体改革前,全校共80余名学生、10名教师,学校无法满足全面开课的要求,且没有一名专业的音乐老师,上音乐课全靠看视频。

  教联体改革中,坡儿垴小学与镇内另一所小规模学校合并到坡儿垴校区,增加了生源,集中了教师资源。新学期,不仅开齐了课程,且首次有了专业的体育、音乐、美术和英语等学科教师。

  优质教育,师资为要。我市是教育大市,但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此次教联体改革中,我市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各教联体每年教师交流不少于10%,骨干教师占交流教师的30%以上。

  为激发教师交流的积极性,各地出台以评优评先华体会体育、提拔重用、待遇倾斜为核心的激励政策,从职称评定、生活保障、津贴补助等方面给予优待,还为交流教师安排周转房。

  “在职称评审及岗位晋级上,交流教师享有优先权;按500元至1600元给予交流补贴,按300元至900元补贴交通费……”黄梅县实验中学易惠宇老师说,他交流到苦竹校区后,每月多了1600元补贴。

  2023年,全市共有3956名老师双向交流。其中,2600名优秀教师下沉支教,1356名薄弱学校教师“向上”交流。全市教师的专任化、专业化水平大大提升,也将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辐射到薄弱学校。

  黄州区投入资金约1055万元,改善4所乡镇学校办学条件,为所有农村学校配齐了电子白板和学生用机。黄梅县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网上巡课系统、“三个课堂”应用系统、网上阅卷分析系统等5大系统。红安县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数字校园建设……

  据悉,在推进教联体改革中,全市投入数字校园建设资金过亿元。“互联网+教育”彻底解决核心校与成员校之间时空距离,加速了城乡学校融合。

  通过数字赋能,加快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师实现“云上”同步教研,城乡孩子实现同上一堂课。

  如今,全市城乡处处都是好学校,校校都有好老师,择校热在降温,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就近入学。部分县市和学校出现学生回流现象,仅蕲春县实验中学孙冲校区就回流学生47人。

  “教联体改革,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与城区学生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让薄弱、农村学校看到了希望、恢复了生机。”市教育局局长何兰田说。(记者朱卫民 郑远斌 李维 万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