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400-123-6666admin@gdmas.cn

  1. 华体会体育 > 新闻动态

华体会体育科幻大湾区文学的新增长点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2-16 04:51:58 点击数:

  华体会体育科幻大湾区文学的新增长点10月18日至22日,世界科幻大会首次走进中国,在成都举行。本次“雨果奖”名单中,由中国人获得的奖项之多为历届之最,其中广东科幻力量备受瞩目——深圳90后科幻作家海漄的《时空画师》获评雨果奖中的“最佳短中篇小说”,广州科幻作家“分形橙子”的《笛卡尔之妖》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奖”。

华体会体育科幻大湾区文学的新增长点(图1)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科幻土壤逐渐成熟,科幻文学创作亦驶入快车道。不仅优秀科幻作品迭出,科幻文学创作队伍也不断壮大。除了此次获奖的海漄、分形橙子,还有王威廉、陈崇正、陈楸帆、王诺诺、谭钢等一大批青年作家都不同程度地投身科幻文学创作。

  广东乃至中国科幻文学发展主要得益于什么?湾区为科幻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哪些优势?当前科幻文学创作还面临哪些挑战?为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雨果奖得主海漄和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玉琴,探寻湾区文学的想象与未来。

华体会体育科幻大湾区文学的新增长点(图2)

  海漄:我原本觉得不会有什么波澜,因为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都挺满意的,不觉得获奖会带来很大的改变。但是现在事情的发展比我想象的剧烈,现阶段的工作受影响比较大,短期内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一方面要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另一方面自己的各种信息在网上到处传播。确实只有当你自己身处其中的时候,才知道这个风暴到底有多大。我不知道这个热度会持续多久,对此我也不会有太大的期望。现在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也只能说学会适应和接受。

  海漄:暂时不会考虑。因为我不觉得自己在科幻小说的创作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也反复强调,当前科幻小说的成功只是刘慈欣的成功,并不是普遍科幻创作的成功。

  所以即使我拿了雨果奖,跟大刘也是完全不同的。一是类型不同,他拿的是长篇小说奖,我是短中篇;再一个我的创作水平跟大刘相比,差距很大。所以对于我是“下一个大刘”的这种说法,其实挺反感的,因为差距放在那里。

  这次获奖,我觉得更多是一种机缘巧合。跟大刘作品中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包括想象力、科幻元素的那种轰炸,我觉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他的成功也无法复制。

  但是我也不会因此否定我的作品,我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即使大刘比我优秀很多,但是他也无法替代我。

华体会体育科幻大湾区文学的新增长点(图3)

  羊城晚报:这几年,中国作家在科幻文学方面屡获大奖。很多人将其视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崛起,对此,您是如何看的?

  海漄:我觉得中国科幻文学近年来确实有很大的发展,但是这跟得不得奖没有必然的关系。并不是得奖了就是崛起了,那接下来几年不得奖,是不是就说明我们科幻文学创作又没落了?

  而且大刘的《三体》本来就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得奖只是锦上添花,并不是说雨果奖成就了《三体》,两者互相成就,甚至我觉得《三体》成就这个奖项的分量更多一点。

  我们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作品、更广大的作家群体和读者群体。哪怕写出的很多作品不拿奖,但是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读者的认可,那也是成功的表现。

  海漄:第一个就是科学的发展,这对科幻的促进作用确实很大。科技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改变,也促进了我们对未来的畅想。再一个就是随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幻作品的受众越来越多。

  科幻影视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科幻影视的火爆其实主要就是指根据大刘作品改编的《流浪地球》,这部影视作品的火爆为科幻写作者扩展了生存空间。但是我们早晚要学会走出摇篮,靠自己的努力去发展。而且一两部电影的成功,并不意味科幻的时代真的就好起来了,也需要我们后面的人做更多的事。

  海漄:如果可以改编为影视作品,我当然乐见其成。但是这个本身不是我擅长和专业的东西,我就不强求了,没有也不会构成任何问题。

华体会体育科幻大湾区文学的新增长点(图4)

  羊城晚报:读完《时空画师》第一感觉就是跟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区别很大,科幻的含量在文中占比很小。您在创作的时候是怎么理解和定义科幻小说的?

  海漄:如果真的要划分类别,我其实更愿意按照虚构或者非虚构来区分。我本人对是不是严格的科幻小说或者奇幻小说没有太大的执念。

  在我看来,所谓的科幻小说,只要写的时候,你是遵循一种对科幻、科学的崇敬,怀着科学的信仰写出来,哪怕你写出来的结论未必是正确的,都没有问题。至少我自己认为应该用一种更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这类作品。

  海漄:首先我写这种历史科幻,并没有抱着要把历史传播出去的创作心态,只是单纯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历史,不是为了取悦任何外在的标准。至于传统文化的发扬,我觉得自信一点就好华体会体育,毕竟我们就是生长在这片土地和这种文化氛围中的,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就带上了这种传统文化的印记。我觉得只要我们大胆自信写出来的作品,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

  海漄:我觉得科幻小说是通俗文学,不能一味强调文学性,而且文学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如果一部作品大家喜欢读,那所谓的文学性并不重要。就像很多人觉得《三体》的语言、文学性不太好,但是我丝毫不觉得大刘的文笔差,他塑造的很多人物都非常立体形象。对于他文笔的争议,我一直不太理解,也不太认可。

  海漄:会,但是我可能把它写得看不出来。我会尽量把工作、生活现实跟作品内容区别开来,科幻也不同于纪实文学,要去反映真实的人生经历,对科幻小说来说比较勉强,也不是科幻创作的重要方向。我写的很多东西,包括人物的性格、行为习惯等,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我个人人生经历和工作状态的投影。

  羊城晚报:听您分析获奖后的状态,感觉您定力很足,也有人提到您非常自律。生活中您是怎样的状态?

  海漄:生活中我不能说是非常自律,我只是过得比较谨慎,很多东西我都是想完以后再做,或者想完以后再写,这跟我的职业背景有关,大概是银行从业人员的一种印记吧。经常晚上11点才能到家,这是一种常态;星期六、星期天也经常要加班。但是,我晚上回家以后,把别人可能用来刷手机或者看短视频的时间花到了写作上。在工作中养成的自律和目标感,也帮助了我。

  海漄:能够按照我自己既有的节奏去生活、去工作、去写作就够了。我可能还是会保持现在的节奏,即使拿了奖,我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希望能够细水长流,而不是热度起来后,就急于去变现或者刻意做一些事情,我觉得都没必要。

华体会体育科幻大湾区文学的新增长点(图5)

华体会体育科幻大湾区文学的新增长点(图6)

  江玉琴:如果站在纵向的科幻文学史上来看,科幻并不唯科学推想论。在当前世界科幻发展语境中,科幻也越来越多与幻想小说、推想小说融合在一起。这也呈现了科幻发展进程中的包容性、多元性。在我看来,科幻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异质性:异质世界、异质时空、异质体验。这种异质性可以是与现实关联,但又不同于现实。

  羊城晚报:很多人都强调科幻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在您看来,科幻文学和科学、科技的关系是什么?

  江玉琴:“科幻文学”这个词语(术语)诞生于美国雨果根斯巴克创办《惊异故事》杂志给出的定义华体会体育,世界科幻协会为了表达对他的尊崇和纪念特设雨果奖。但科幻文学并不唯科学是论,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推想成为其中的一个维度,科幻界也出现了硬科幻与软科幻的说法。

  总体而言,无论聚焦在哪个层面,所有科幻都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中认识世界。科学代表着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拓展的科学领域意味着人类不断走出已知世界,探索未知世界,科学延伸的触角为科幻创作带来无限启发,它让科幻想象落到实处,预想、预判甚至警示具象的技术革新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

  江玉琴:现在的中国科幻文学可以说正处于黄金时代和新浪潮时代交织阶段。黄金时代是指这个时代技术蓬勃发展,人们对技术持乐观精神并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有点像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科幻的黄金时代;“新浪潮”是宋明炜老师对这一时期中国科幻的命名,因为这一阶段的中国科幻呈现了丰富的社会、心理文化内涵。这应该也是中国科幻发展迄今最好的时代,粉丝受众多,发表平台大,评议渠道多,从创作、评论、粉丝、产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

  广东科幻独树一帜。从当代科幻来说,前有陈楸帆,后有王诺诺、分形橙子、谭钢、海漄等人。尽管我们并不强调科幻的地方特色,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包容的多样性文化、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科技发展桥头堡等特性,都决定了广东有丰富肥沃的科幻创作土壤与南方文化积淀,从而培育出众多新锐科幻作家。

  江玉琴:科幻文学当然是广东文学、大湾区文学新的增长点,只是这种表述似乎有点经济学的意味。文学政策、出版渠道、推广平台这些在大湾区都有优势,但科幻文学在当前的广东、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边缘、相对新颖的创作领域华体会体育,需要更多时间,更多创作者、研究者加入,推动这个领域的进一步繁荣。

  江玉琴:科幻文学可以进一步发挥大湾区文学优势,夯实地域文学特色。而且,科幻文学是最容易进入世界市场的文学类型,它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大湾区文学、广东文学走向世界。

  江玉琴:世界科幻文学经历了一个成长过程,以美国科幻作为样本,它经历了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赛博朋克时代的变迁,总体上也是从注重技术推想到涵盖了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演化过程。因此,今天的科幻文学并不仅仅关注技术问题,还融合了社会文化思考。

  中国科幻发展史几乎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史同步,但真正推动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起点是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如今,中国当代科幻创作已经拥有一支非常优秀的队伍,如刘慈欣、韩松、王晋康、张冉等“领头羊”,2010年后为人瞩目的陈楸帆、宝树、程婧波、夏笳、江波等,以及新生代的王诺诺、阿缺、顾适、刘洋、双翅目、谭钢、分形橙子等。

  中国科幻文学在创作题材方面比较具有现实观照意味,无论是技术革新带来的社会变化,还是时空穿越的历史审视,或者神话与技术的融合再生,都表达了中国科幻是站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立场上认识世界,是在不断回溯过往并展望未来的线上审视现实,这让中国科幻带有相对沉重的使命感,这当然凸显了深厚的历史感,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缺乏想象力表现上的轻盈、放纵与无羁感。

  羊城晚报:海漄的《时空画师》的一大特征是“科幻+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能借助科幻的翅膀得以创新发展和转化?

  江玉琴:传统文化当然是科幻创作非常好的资源。但要看作家怎样思考与把握传统文化,想要传达怎样的世界观。中国科幻界也在思考如何将中国的神话、仙话以及其他传统观念整合在科幻创作中。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工程。希望中国的科幻作家在这方面能有自己的创新性写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