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400-123-6666admin@gdmas.cn

  1. 华体会体育 > 新闻动态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报名倒计时!陈焕春院士、张改平院士等行业专家共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2-01 02:42:58 点击数:

  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报名倒计时!陈焕春院士、张改平院士等行业专家共聚武汉“猪瘟等重要疫病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将邀请来自全球WOAH猪瘟参考实验室、国内外猪病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就国内外猪瘟等重要疫病的流行态势、新型诊断技术和疫苗研发、免疫和致病机理及防控经验等方面的热点、难点和最新进展作专题报告。结合近年来非洲猪瘟等疫病在我国暴发对养猪业构成巨大威胁,大会还将对非洲猪瘟等重要猪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和策略进行交流研讨。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等重大生猪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农业农村部兽用诊断制剂创制重点实验室;

  在本次国际会议期间,为广泛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大会拟制作论文集,对近2年内有关猪瘟、非洲猪瘟、伪狂犬等研究的论文(尚未发表的优先)进行征集,诚邀相关单位及人员积极投稿。对于入选论文集的文章,将邮件反馈墙报展示。征文具体要求如下:

  猪瘟等重要疫病的流行态势及流行病学研究状况、疫病根除技术策略、新型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新型疫苗研究进展、毒力和复制机制等基础研究以及我国猪病临床防控及净化措施等。

  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主要参考文献(不超过10篇)等内容。正文底部注明“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等内容。

  具体格式要求如下:大标题用二号,黑体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行距为1;人名用小四号,楷体,人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单名的姓和名之间空2格;单位用小五号,宋体,行距1*2(字)即1.5倍行距。“摘要”二字黑体加粗,中间空2格。摘要用小五号、宋体,1.5倍行距;“关键词”黑体加粗,五号,3-8个关键词,分号隔开,小五号,宋体。

  英文题目用小四号,黑正,行距1,实词第1个字母大写,介词、连词、冠词等虚词均用小写,但句首除外。姓大写,名字的第一个字首字母大写,如:WU Yan-ping;Abstract为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内容1.5倍行距。“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靠左后加冒号。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除专有名词首字母大写以外,一律小写。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兽医协会会长、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部科技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新兽药评审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转基因专项技术副总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生物技术与动物免疫学专家。河南省科协、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主任、国家动物免疫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郑州大学学科首席教授。国家转基因安全委员会成员,动物疫病防控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专家,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召集人,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检测、新概念疫苗和免疫机理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国家首届“创新争先奖”、中华农业英才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河南省优秀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第一完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授权专利76件,新兽药证书5项,研发新型快速检测与新型疫苗产品70余个。提出了免疫潜力、超级疫苗等新概念和新理论,引领了动物疫病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监控、新概念疫苗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博士,研究员。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总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在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动物疫病单克隆抗体和诊断技术研究,以及疫苗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获得省部级奖4项、2项新兽药注册证书,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编译书著12部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荣获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兼任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兽药评审专家库专家、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所长、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口蹄疫与非洲猪瘟等新发病的基础理论和防控技术研究。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疫苗类新兽药注册证书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9项。

  德国汉诺威兽医大学病毒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是欧盟的科学技术主任以及汉诺威 WOAH 猪瘟 (CSF) 参考实验室,指定的CSF专家。他的工作重点是瘟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包括病毒复制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猪瘟、牛病毒性腹泻和其他瘟疫诱发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控制,包括DIVA疫苗和诊断测定的开发。其他研究活动的重点是发现和鉴定来自猪、牛和其他动物宿主的各种动物病毒,以及RNA病毒遗传变异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西班牙OIE猪瘟参考实验室专家,西班牙 IRTA 动物健康研究中心(CReSA)瘟病毒研究所首席研究员。Ganges博士领导并参与猪瘟病毒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进化的研究,为国家流行性猪瘟疫病防控提供大量理论支持。主要成果包括开发猪瘟病毒的血清学和分子诊断方法,研发新型猪瘟病毒疫苗。此外,还开展了瘟病毒新型变种和其他相关病毒疾病的进化、发病机制和暴发的研究。

  日本国立动物卫生研究所跨界动物疾病研究部小平研究站外来疾病研究小组组长。被指定为WOAH日本 CSF参考实验室的专家,负责日本 CSF 的诊断工作。

  科尔巴索夫博士的研究侧重于动物传染病,主要是非洲猪瘟、禽流感、蓝舌病、瘤胃病等高发病毒性疾病的分子诊断和流行病学。他所在的波克罗夫(俄罗斯)病毒学和微生物邦研究中心(CVM)采用比较和功能基因组学方法以及动物疾病模型来研究特定病毒和宿主基因在感染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和生产诊断试剂盒和疫苗。2005 年至今,他担任俄罗斯波克罗夫的联邦病毒学和微生物学研究中心(CVM)主任,开展了有关外国动物疾病、病原体功能基因组学和病原体快速检测等研究项目。

  越南国立农业大学(VNUA)兽医大学微生物学和传染病系的副教授,VNUA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他在VNUA获得兽医学博士学位,在韩国忠北国立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在获得韩国中央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后,他继续在韩国动植物检疫机构(APQA)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在口蹄疫和新城疫等重要动物疾病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近80篇 ISI/Scopus文章并获得一项美国专利。2019年2月,Phan博士和他的团队证实,非洲猪瘟(ASF)疫情在鸿延省一个养猪场爆发。这是越南已知的首次ASF疫情,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7月的《新发传染病》(EID)杂志上。他目前的研究专注于动物病原体的分子和遗传特征,以及开发新型疫苗和改进诊断方法。

  泰国国家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BIOTEC)的高级研究员,在分子病毒学和现代疫苗学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曾获得泰国科技部资助的泰国皇家奖学金,并在博士期间完成了关于肿瘤抑制蛋白 p53 对影响HIV 和 SIV 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博士后研究期间,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开发了针对甲型禽流感病毒的疫苗。自 2005 年加入 BIOTEC 以来主持了多个重要项目,包括开发 PEDV 疫苗和新城疫疫苗。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对开发基于病毒载体的 SARS-CoV-2 疫苗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对开发新型疫苗防治非洲猪瘟病毒 (ASFV)感兴趣。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动物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动物分子病毒学研究工作,聚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与致病机制,现任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生物学及致病机制》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于PNAS、PLoS Pathog、J Virol等国际期刊。

  博士,研究员,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兽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执委,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病毒制品检测二室主任。第六届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六、七届兽药评审专家,农业部兽药GMP、GCP专家。研究方向为动物病原分子生物学,主要从事猪、犬猫重要传染病防控与检验检测技术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农业部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0余项科研课题,研制成功新兽药4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家版权登记证书5个, 发表文章100余篇。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兽用诊断制剂创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3551光谷人才计划”获得者。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高等级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审查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咨询专家。

  WOAH猪瘟参考实验室首席专家,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猪瘟流行病学、信息系统建立、诊断新技术研发、致病机制以及猪瘟防控净化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猪瘟防控及净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先后获得6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0篇,主编《猪瘟》著作。获得农业部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振兴中国畜牧贡献奖十大杰出人物、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荣誉称号。现担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常务理事、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

  博士,华中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疾病控制岗位科学家、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农业农村部兽用诊断试剂创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3届全国动物防疫委员会委员、第3届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委员会委员,亚洲猪病学会(Asian Pig Veterinary Society, APVS)国家理事。

  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坚持在科研、教学一线,致力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主要从事动物病毒的感染与免疫机制、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以及猪病综合防控的研究。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横向课题等。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狂犬病参考实验室及国家动物狂犬病参考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狂犬病咨询专家及特别工作组成员。长期从事动物病毒学及人兽共患病毒病的预防控制研究,重点开展狂犬病、蝙蝠病毒等重要人兽共患病病原生态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技术研究。在PNAS、Plos Pathg、EID、JVI、JGV、Vet Micribiol等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实验室主任、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猪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华南农业大学非洲猪瘟防控技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骨干培养对象。现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理事;广东省动物疫情预警专家;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生物制品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动物防疫技术交流协会专家组成员;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命题专家;中国动物疫病净化评审专家;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养猪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博士,正高级兽医师,现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疫苗组核心专家、WOAH亚太区非洲猪瘟专家库专家、多米尼加共和国/马来西亚非洲猪瘟防控指导联络人,农业农村部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重点实验室(南方)跨境生物安全风险监测与防控学术带头人、非洲猪瘟西北区分区防控指导组专家、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学组常务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委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非洲猪瘟文章三十余篇(SCI 8篇),参与制定国家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多项,参与编写疫病专著4部。

  华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南粤优秀教师、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PNAS (IF: 9.74)、Lancet (IF: 39.06)、Autophagy (IF: 16.01)、Emerging Microbes &Infections (IF: 19.568)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4篇。主编、副主编、参编高等教育教材、专著13部。获得发明专利23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等。

  浙江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任浙江大学教授。丹麦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2001)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2006)访问学者。曾任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1999-2009)、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2002-2019)、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副会长(2007-2022)等职;现任国际微生物合会食品微生物与卫生委员会, Vi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Foodborne Pathogens and Disease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动物疫病和食源性病原生物学、致病机理、食品安全领域的教学与科研。1999年回国以来,主持国家“863”、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0余篇;获授权专利14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6项。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主任、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猪瘟、非洲猪瘟和伪狂犬病等猪烈性传染病的防控新理论和新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欧盟FP7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在Cell Host Microbe、PNAS、PLoS Pathog、mBio、J Virol和Emerg Microbes Infect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50余篇,(其中15篇发表在JVI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农业转基因产品安全证书2个、兽药注册文号3项,实现技术转化2900多万元,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8部;兼任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ICTV)非洲猪瘟相关病毒科研究组(Asfarviridae Study Group)成员、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农业部兽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常务理事和兽医生物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委员、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等核心期刊编委,Gene Ther、J Virol等国际期刊审稿专家;黑龙江省高层次B类人才、农科英才、省生猪产业体系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系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动物细菌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动物分子病毒学与免疫学。兼任《畜牧与兽医》杂志主编、《病毒学报》编委、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期刊编辑学分会副理事长和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理事。美国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访问学者。科研上主要从事非洲猪瘟、猪瘟和日本乙型脑炎等猪重要疫病防控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等。迄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参编著作5部。

  博士,高级兽医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WOAH 猪瘟参考实验室骨干。从事猪瘟、非洲猪瘟等重大猪病诊断方法、疫苗评价及免疫机制等研究工作,开展猪瘟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等。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青年学者专业组委员。主持和参加 “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23篇,主编、参编著作3部,获专利3项。


随便看看